據wind統計的60家新能源上市公司財務數據顯示,有30家去年凈利潤同比出現下滑,占比50%。其中,拓日新能、航天機電、二重重工凈利潤出現虧損,同比分別下滑245.11%、181.64%、149.58%,除此之外,下滑50%以上的還有7家。
這些公司集中分布在光伏、風能兩個細分領域。這兩個細分行業去年集體遭遇滑鐵盧,都與歐債危機、歐洲市場需求減少有關,邏輯類似但又各有不同。
與光伏行業的遭遇類似,據20家中國主要風電上市公司財務數據顯示,2011年中國主要風電上市公司收入同比增長11.3%,凈利潤同比下降19.4%。從風電零部件及配件生產到風電整機制造再到風電場運營,整個風電產業鏈上六成企業出現利潤下滑。風電設備龍頭企業華銳風電、金風科技業績領頭變臉,利潤縮水逾七成。
作為風能行業龍頭的華銳風電,主營風電機組設備,去年凈利潤增長率為-72.84%,同樣主營風電機組設備的金風科技凈利潤增長率為-73.50%
整個風電行業資金鏈相比光伏行業,情況稍好,但仍有30%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為負。
去年全球光伏行業經歷了劇烈的動蕩,其核心材料多晶硅價格,從高空緊急墜落,呈雪崩式下降。這對國內光伏行業內的制造商沖擊巨大,一半以上的公司因此凈利潤呈負增長。光伏行業綜合毛利率為20.17%,下滑5.47個百分點,凈利潤同比下滑32.40%。
整個行業資金鏈吃緊,十幾家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為負,其中綜藝股份營活動現金流凈額為-10.67億,太陽能占公司主營業務近80%。
2011年光伏產業進入需求疲軟、產能過剩的困境。2010年光伏市場的高利潤率、高回報和低進入壁壘導致2011年全產業鏈產能擴張超過50%。而另一方面,歐美主要消費國對太陽能產品的需求減。
中國的新能源市場一半以上依靠國外消費。光伏行業尤其倚重歐洲市場,多晶硅等原材料生產的實際技術含量不高,國內大量的太陽能材料生產商并沒有議價能力,而取決于市場需求。
新能源與其它能源的消費不同,由于生產成本高,價格無法與普通的能源相比,市場消費主要靠政策補貼拉動。
從光伏行業過去發展看,基本一段時期都會有主導的國家推動。2009年西班牙開始實行補貼上限之后,德國成為全球光伏市場的主要推動力,占據新增裝機的半壁江山。2011年,德國和意大利市場新增裝機分別達到7.5GW和9GW,成為行業增長的主要驅動力。但歐洲去年深陷債務危機影響,紛紛傳來政府在光伏產業補助趨于保守的消息,太陽能上網電價補貼從2010年后期開始不斷削減,隨著扶持力度的減弱,歐洲市場對太陽能的需求銳減。
市場嚴重的產能過剩,導致2011年多晶硅等材料的價格從高位迅速下降,雪崩式的墜落讓國內太陽能企業喘不過氣來。產品價格暴跌,公司盈利能力迅速走弱。
從2011年5月中旬開始,國內多晶硅出現了劇烈下滑,國內報價從4月的66萬-77萬元/噸降至43萬-50萬元/噸,一個月的跌幅達到30%。如今已經跌破30美元/公斤。多晶硅的價格2006年至2007年間,高峰值曾經達到500美元/公斤。其它如硅片、電池、晶體組件價格也分別下滑70%、57%、44%。